“长乐箫声逐晓风,
御沟冰泮绿波融,
浮木露,山谷丛,
白鱼入舟竟相逢。”
多年以后,我还是难以想象这首诗出自一个未读过几些书的农村女孩之手。
2008年盛夏,我在这一年暑气最盛的时候住到了外公家,乡村的夏天充满了蝉鸣和烈阳,可我却觉得格外的寂静又温凉。记忆里有一条穿过村子的河流,河水路过桥底,狭窄的入口将涌动的河水在另一端挤压着倾泻而出,轰隆隆的水声像清脆地音符串成曲子溜进我的耳朵,我时常盯着那水花出神,好像我的思绪也掉进水中不停翻滚。
也正是因为这条小河,村子里开发了漂流娱乐项目,游客们络绎不绝,每日乘着皮划艇划着木浆嬉戏漂流。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,小河都被游客占据,所以我选择清晨来河边享受我自己的时光。
嬷嬷(方言,舅妈的意思)对我说:“你早上可以跟我一块去河边,我正好要洗衣服,可以骑车带你。”我拍手叫好,想着我要不要带一个捞网捞些小鱼河蟹之类的。
次日清晨,我赶紧从床上跳起,出了门却发现今天应该是个阴天,但还是拿了我的小网兜跳上了嬷嬷的电瓶车。大雾四起,厚重的雾气悠悠地停驻在整条河流上,连周围的空气都带着水意,凉飕飕地竟让人在七月的天气打冷颤。嬷嬷去边上洗衣了,我也蹲在河边试探地看向水里。突然,我好像看见雾气中有人在伐舟,一个模糊不清地黑影慢慢从远处靠近,我一下被吸引住了,不禁喊道:“哇…有人在划小舟!”,我看见伐舟的人往岸上看过来,嬷嬷听出来我很感兴趣,很认真的对我说:“你喊下她,让她带你玩玩,那是村尾一个人家的小女儿,你喊喊试试。”
直到我真的坐在了木舟上,我才定下心来琢磨这神奇的木舟。其实在我们这里相比于皮筏艇,木舟是比较少见了,因为传统的木筏很难去在自然中找到合适的老竹木,再经过加工制成可以载人覆河的竹木舟。
“你要不要坐下来,站着可能会重心不稳哦”,这位姐姐笑说,一边手里还在熟练的撑水。
“好厉害啊!我都没见过这种竹木筏了!这是你的吗?”
“这种竹木舟在千尺谭那边是比较多的,我家舅爹给我弄来了这一个,他其实挺想把竹木舟发展到这边来。”说完,停下手中的竹撑,任由竹筏漂流,“快划到下游了,水比较急,雾也还没散开。”我感觉我们乘舟还未有多久,就已经来到下游,我突然想到李白的诗句 :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与此同时她也开口道:“果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啊。” 我又马上附和:“英雄所见略同,我也想到了!”
这下真的有远离喧嚣的快感,享受寂静的山谷和奔流的水声,浓雾遮挡山林,却又透出一丝丝深深的绿色。“你放暑假了?来这边玩啊?” 她问我。我点了点头,但感官都还沉浸在着山林雾气中。
一丝清脆又婉转的箫声突然划破我的耳畔,将我的思绪一下拉了回来。我回头一看,她执箫而立,那模样立于山水之间,响彻深谷木林,悠扬婉转,这幅画面我终生难忘。
曲毕,我鼓起了掌询问:“这是什么曲子呀?”
她说:“我也不知道叫什么,这是我爷爷以前教我的。”
我见她年龄应大我几岁又懂得一些诗,继续问道:“你在哪里上学啊?现在高几了啊?”,她突然顿住,随后故作轻松地说:“小学毕业后就没念了,家里没有女人做家务,我得做活还得洗衣烧饭,也只有早上的时候可以出来划舟。”
我继续追问:“我嬷嬷说你是家里老小,那你还有哥哥姐姐吗?”
“是啊,两个哥哥两个姐姐,都在读书。”
“那凭啥只有你要回家做事?”我略带气愤的反问。
她却笑了一下:“我小学那会儿就语文成绩好,喜欢写写作文什么的,后来觉得自己也读不下去了,干脆就回家帮忙了。嫂子的孩子也都还小,我也得带着。”
“那你不想读书吗?”
“想,但已经回不去了,我后来也有努力的在读一些书,能看一些是一些吧。”
雾气仍然没有消散,竹筏已流到尽头。我跳下木筏,问她明天还来不来。
“你住在哪儿,我出舟的话就去找你。”
于是在这个盛夏,我的清晨几乎都在竹木舟上度过。我着迷于自然的河流与空旷的山谷,着迷于一声声清脆响亮的箫声,着迷于互相谈论着属于我们的文学,边说边伐,到后来我也能伐舟几里,鸣箫两段。
一直到伐舟的最后一天,我拿上我写好地址的纸条以及笔和纸跟她说:“我明天就得回家了,不在村子里待了,这是我的地址,我们可以写信!”
“这么快就要走了吗…那好吧,我们就写信。”
第二天清晨,又是一个大雾天,我收拾好行李等城乡大巴,车子开过河流上的山间公路时,熟悉的箫声从山谷下方传来,摇下车窗让声音进来,我看见其他乘客都在伸头往下看,想看看这悠扬婉转的箫声出自谁手。
只有我知道是她在向我告别。
后来的某天我收到了她的来信,说写了一首诗想让我看看,我念了好几遍,想了好几遍,只觉得来不易。遂回信:来信收到,诗之美,无可挑剔,坚持文学学习属实不易,这样的作品值得大家一起欣赏。
于是就有了泛舟鸣箫的故事。